新闻是有分量的

走进阿含解脱的境界:缘起性空的问答指南

2024-05-05 11:18栏目:何为佛法
TAG:

阿含解脱道》,第 16 章,业空问答

走进阿含解脱的境界:缘起性空的问答指南

297: 业空指的是什么?

答:它讲因果。从果的基础探索因,从因的基础推导果。

298: 觉悟了无我的人,是不是什么都空了?

答:我们在修行中要破除的是自我意识,而不是觉知。觉悟了身体无我的人,意识仍然存在,他清楚地知道外部世界,但不会被外部世界所转。他不会抓住外部世界,而是与之融为一体。

299. 请用雷电来说明 "识 "是如何产生的。

答:人们通常认为雷电是由天空中的打雷者操纵的,但事实上,雷电是由业力聚合造成的。雷电本来就不存在,不是外加的,在两朵不同的云相遇之前就不存在。名和色也不是识从外面加上去的。识是种子,由地、水、火、风、空组合而成。在色(四大元素)和名(空)结合之前,"我 "是不存在的。

三、OO: 请用精子和卵子来解释 "无我 "和业力的深层含义。

答:精子和卵子结合之前,生命是不存在的。精子和卵子都是独立的生命体,可以活动,有识别能力,但两者结合后,产生的生命体就不一样了,其中有很大的因果变化,这就是 "无我 "的真正含义。这就是 "无我 "的真正含义。本来,"我 "是不存在的,这个 "我 "是由错综复杂的业力变化产生的。在自然过程中,四大元素在虚空中聚合、重组--"识 "被创造出来,有形的身体逐渐成长。

请画图解释 "心、意、识 "之间的关系。

十二缘起》讲的是什么?

答:集本是苦因。苦蕴是苦的果。

无明与行为相关:对宇宙和人生真相的无知,以及强烈的自我意识。

行为是意识的边界: 因为无知,所以会产生各种冲动。

意识导致名和色:有前意识投胎。

名色缘六入:因为有身和心。

六入缘触:因为有六根的存在。

触导致受:因为有接触。

受生爱:因为有乐。

爱导致取:因为有贪欲(取中有坏)。

以有为边:因为有对颠倒梦想的抓取。

有生之因:因为有生,所以有老病死。

生因老死:烦恼和痛苦。

3O3:万物是如何产生的?

答:有: 此有故彼有。

十二因缘是从果中找因的现象,每一层都是另一层的因果。请画图分析流门和回门。

错误解释 "无明 "的后果是什么?

请回答: 认为自己来自报应,业障深重,修行带着原罪,内心低落不健康,缺乏自信。

十二缘起中有八种缘起是中性的,是哪八种?

答: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苦、爱。

对众生的爱和对解脱者的爱有什么区别?

答:有情众生的爱是有条件、有要求的,而解脱众生的爱是无条件、无要求的。

三联八:当生活中出现问题时,如何避免冲突?

答:先缓冲下来,留出空间,用时间换空间。内心平静,观察变化,用智慧处理。

三O九、什么是佛法?

答:三法印、四圣谛、缘起性空诠释了法界的真理实相。

31O:为什么从果地修行容易形成狂禅?

答:这是以我慢破我慢,是用心去体悟 "无我",而没有深入体悟 "无我",结果我慢越来越大,产生傲慢心。

什么是守法智慧?什么是涅槃智慧?

答:守法智慧:三法印、四圣谛、缘起性空。

涅槃智: 涅槃、无为、空。

三、112:X 由非 X 构成。请用这个公式举例说明。

三、133:皈依三宝最重要的是哪一项?

答:皈依佛法。按照佛陀宣讲的佛法去证悟真理实相。

附录:

下册

224: 空海大师所说的解脱,主要是指什么?

答:解脱主要是消除我们内心的那些不平等,消除我们内心的那些痛苦。解放者的境界再高,也不可能让外部世界没有冲突、矛盾和对立。解放是指我们自己内心的痛苦、内心的冲突、矛盾和二元对立的消失。解放从自身开始,然后慢慢扩大。

225: 请谈谈启动思维的心理活动过程?(4 页)

答:当一个人要起心动念时,先有一个意向,起初会有一个波动,也就是意志开始起动,意向出来了,从心里起作用了,起作用了。然后才会有意念、波动,当你的意念、波动,会进一步去做,二分法的区分、判断、认定,也就是在是与非、好与坏、对与错、大与小......,它越来越厚,越往外走。所以,我们修炼就是在这个 "知 "上面也叫知神,用心思于意,分别想象......,是知和意的两个层次,这就是起心动念的过程。

226. 为什么上述知识每分每秒都在流动变化?

答:因为六根接触六尘之后,就产生了我们的识。我们的六根、身体在不断变化,六尘也在一刻不停地变化。我们的识更是刹那刹那在变化,识每天、每分、每秒都在流动变化。

227. 什么是常见?什么是破见?(破见是什么?)

答:人们产生共同观点的普遍倾向在于,有一个自我在创造、自我创造、自我实现,从而形成有灵魂、有创造、有我在创造、造业、灵魂不灭等共同观点。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命运和生活的其他方面是由他人主宰、控制的,这就是一种绝对的观点。

228: 为什么会有痛苦和烦恼?(11 页)

答:因为任何事情的产生,你都可以去了解它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而不是在那里抱怨,因为这个有,所以那个有,你有抓取,有贪爱,有得失,你的痛苦、烦恼就随之而来。

229、什么叫中道智慧?(11 页)

答:中道智慧,是一种很好的看待因果报应、灵活平衡的方法。你要能够平衡,否则你的身心就很难协调,或者你的身心就会分离,这样就会有痛苦,就会有消耗,就会有抓取,你就没有办法放下这一切。

230. 什么是智慧解脱?

答:在这种没有达到地定的情况下,可以见法,可以开悟,可以证果。这样,初果、二果、三果都会出现,在这种情况下达到的解脱是一种智慧解脱。

231: 什么是唯心真常?(第 12-13 页)

答:简单地说,你是用心识去了解无我,用我慢在破我慢,但是你的内心,你是真的害怕无我,核心里面总是想执着一个不变的我,一个常住的我,这个我是很微细的,很微细的,我们要慢慢地去看。

232. 为什么听闻和思维的基础非常重要?

答:有了正确的闻思基础,接下来的实修才知道重点在哪里。因为众生习惯于抓住自我不放,真正的生死关口就在这里,如果没有足够的禅修基础,就很难突破!否则,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落入真正的唯心常住。在修行的道路上,很容易抓住一个常我而落入真实。

233. 平淡生活中的痛苦和焦虑考验的原因是什么?(第 15 页)

答:我们要把聆听和思考运用到平常的生活中,研究痛苦和焦虑的原因在哪里。包括十二因缘,包括在家里和别人的矛盾,或者在工作中和别人的矛盾、烦恼,我们都要分析原因,但要站在比较客观的角度去分析,不要分析到最后,总是责怪别人的过错,这不是如实地分析原因。要从 "明行"、"明悟 "的角度去分析,这样才能找到痛苦的根源,才能避免我们在无明中产生无明冲动,在无明中造业,在无明中受苦而不自知。能在受苦之后觉悟就好,问题是人不容易做到,是在冲动发生之后,你面对这些检讨再找出原因,如果你能在事情发生冲突之前看到,修行的定力越深化,你的观照力感知力就越要有,你要有止观力的双重运作的力量和能力,如果定力不够还要继续努力。

234: 为什么我们需要正确的闻思?(15 页)

答:就像以前发生矛盾的时候,总是埋怨别人不对,现在回过头来看到自己的无知、冲动,看到自己的黑脸,这也是四圣谛的应用,去实际体验、去做这些事情,包括身、口、意,包括身心的柔软,包括名、色,这些都是可以实际体验到的。当你有了这些实际的体验,以后你在体验境界的时候,你的冲动就会逐渐减少,由于身心的柔软,这种冲动自然又会减少。如果你只是在苦难发生时观察苦难,而不去寻找苦难的原因,只是现象发生了,你就接受它,一直接受它,一直接受它而不去看苦难的原因,那么苦难也就白受了。因此,四圣谛的修行,你必须要有之前闻思的整个基础,这样你才能消化它,找出原因。要想在四圣谛的修行上有所成就,就必须有前面闻思的基础,一步一步地去闻思,这样才能进一步看清苦的因,这样苦的果,痛苦和烦恼的现象才会逐渐不发生。

235: 佛法与法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第 21 页)

答:"法 "是三法印、四圣谛、因果律和空性,"法界 "是自然界和空性的现象界,所以 "法 "包括文字和语言。法与法界的主要区别在于一个是体,一个是用。法是人的思维总结出来的法,具有概念性,而法界则是实相的存在。

236 修、闻、思究竟是为了让我们明白什么?(第 21 页)

答:是让我们了解整个法界的实相,因为实相的层面是非常微妙的,如果你的心不够宁静,你就没有办法看到它,你看到的只是表面现象。整个修行过程就是让我们的身心安静下来,然后去领悟自然所呈现的规律。如果你的心不够宁静,你就会违背自然规律,你就会做颠倒的梦,你就会痛苦。

237: 如何理解佛道与佛道相同?(第 22 页)

答:所谓佛佛道同。意思是只要有相同证量、相同化身、相同悟性的人,就一定会得出相同的结论。

238: 心为什么要柔软?

答:因为现实和你在最初的颠倒梦想中掌握的东西有很大的区别。如果你们不来这里寻求解脱,你们就无法接受我告诉你们的现实,你们就会反弹。因此,你们的心应该变得柔软,你们应该真正来寻求解脱,你们应该真正认识到现实的真相,然后我再告诉你们真相,然后你们就能接受了。

239: 佛陀不是权威偶像,他想告诉我们什么?

答:告诉我们他是如何脱离生死苦海的?因为他认识到了自然规律的真实性,然后总结出了 "三法印"、"四圣谛"、"因果律"、"无常"、"无常"、"无常"、"无常 "和 "无常"。"希望大家能如实理解。在早期,为什么他们能如此迅速地获得解脱?他们不是通过语言或经文来学习,而是在大自然中修行,佛陀会告诉我们身心的现象。佛陀会告诉我们身心现象和自然规律。这样,我们就能从大自然的实际教材中真正领悟到是什么样的现象,从而真正领悟,真正回归佛法。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