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第五次《金刚经》学习心得与总结

2024-05-02 10:54栏目:何为佛法
TAG:

讲师: 施惠香 日期 2005年6月19日 第五讲

第五次《金刚经》学习心得与总结

请合掌。念 "南无释迦牟尼佛!" 并念诵:"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我还发了如下愿 "我以今天听经的功德,愿法界一切众生都能得到善根;若已种善根,则长善根;若已长善根,则发菩提心; 已发菩提心,不退菩提心;不退菩提心,速成佛道;成佛道,无碍成佛。我也愿将此誓愿的加持回向给我的弟子们(我自己的名字),愿他们业障消除、福慧增长、身体健康、家庭和睦、事业有成,生生世世不堕三途,生生世世见闻佛法; 随佛修行,发菩提心,行菩提道,成熟众生,庄严净土,早证正觉,普度众生。上周,我给你们布置了家庭作业:"佛经中如何对比丘进行分类?我相信你们中一定有人搜索过相关信息。今天,我就来给大家解释一下,以了却上次的因缘。首先,我想引经据典,解释一下佛经中 "大小比丘 "一词的不同含义。首先,按照新学、旧学、新受戒、久受戒。例如,在《中阿含经》中: "大爱道比丘尼及诸长老比丘尼往诣圣者阿难所,问言:'阿难!诸长老比丘尼久修梵行,已见真理。为什么要让他们向刚受大戒的年轻比丘尼行礼呢?(CBETA,T04.

O.196,p.159,a17~20)。另一个例子是《菩萨僧伽鬘论》:"尔时,长者来诣佛所,欲求出家。佛出游时,到舍利弗处。佛陀见他年老体衰,便没有收留他。他去找五百罗汉,不肯收留。这时,长老走出寺庙,放声大哭。尔时,世尊从后而来,种种教喻,令其心乐,即向目连说法,收其出家,受其戒律,是为新学青年比丘辈。" 第二,根据年龄。出家经》: "不羞而羞者,或年已长,不愿承受年少比丘之教。年少比丘说随顺法,长老惭愧,自念:为年少比丘教,极惭愧,无处藏面。在他身上,人们不应感到惭愧,但又要感到惭愧,因此说不应感到惭愧,但又要感到惭愧"。(CBETA, T04.

O.212,第 703 页,a4-6)。第三,根据身材。曷耶五分律》弥沙塞部说:"涅槃闻此偈,不能加报,遂生善心,欲出家学法修道。当时,跋难陀在人群中,色相颀长,而舍利弗则形容短小。他想:"如果这个矮小的比丘有这样的智慧,那他又何尝不是一个伟大的比丘呢?(CBETA,T22.

O.1421,第 114 页,B2)。第四,按轻视心划分。十诵经》: "当时,古德前来,听到比丘尼说了两种话,便对偷兰难陀比丘尼说:'你欺骗了恶贼比丘尼!你有一个头和两张嘴!如果你说一个小比丘和一条大龙,如果你再到我家里来,我就会像小偷一样统治你。'然后他对妻子说:'如果你是比丘尼,我就唱道:你不是我的妻子,并将抛弃你。那么,在佛陀时代,比丘在僧团中是如何分类的呢?我先让大家阅读以下资料,然后再来讨论。十诵律》: "尔时,宛沙城有多年小比丘,一岁、二岁、三岁、四岁、五岁,及年大比丘"。例如《根本说一切有部维那槃陀家事》: "佛说:"我现在要使五夏已过、五法成就时,我可以随心所欲地去。若未成就者,即便闲居三藏,亦不应游行受教"(CBETA,T23、

僧伽吒经》,第 1444 页,第 1032 页,B19~21)。从以上资料可知,出家未满五年者称为小比丘,满五年以上者称为大比丘。因此,就出现了出家时间长的人不懂佛法,出家时间短的人懂佛法的问题。这时,有人问佛陀,大比丘(出家五年的比丘)能否向小比丘(出家不到五年的比丘)学习。例如《十诵律》: "优波离问佛:'大比丘是否应该接受小比丘的依止?'佛陀说:'是的。'优波离又问:'大比丘应该供养小比丘吗?'佛陀说:'除了礼足,其余的都应该做。同样,出家后,五年内要学会什么,才有资格让别人跟随呢?正如《十诵律》中所说:"佛以此故集僧。集僧之后,佛陀赞叹戒律,并以各种理由持戒。赞戒之后,对诸比丘说:'从今以后,若比丘年满五岁,不得供养。这五条是什么呢?第一,知犯;第二,知不犯;第三,知不犯;第四,知不犯;第五,知不犯;第六,知不犯;第七,知不犯;第八,知不犯;第九,知不犯。金刚经》作者的个人观点。因此,当知道《金刚经》中说 "大比丘众一千二百五十人俱 "时,应该理解为总共有一千二百五十名受戒出家五年以上的大比丘,共同跟随佛陀修学。好,我们继续。经在其城,次第乞食,还归原处。佛经》解释说,在这个城市里,挨家挨户乞讨之后,又回到了原来的地方。这种 "次第乞食 "是一种什么样的乞食呢?萨婆多毗婆沙论》中说:"一个轮流乞食的人,一天去一家,能吃就吃,不能吃就不吃。他一天去七家,能吃的时候吃,不能吃的时候不吃。他去七家,能吃就吃,不能吃就不吃。第二天,挨家挨户乞讨,吃饱了就吃,吃不饱就不吃。第二天,他们挨家挨户乞讨食物。这就是按先后顺序乞讨食物的方法"。(CBETA,T23.

O.1440,第 512 页,C27-28)。因此,根据上述信息,我们可以知道有三种 "二次乞讨"。第一种,每天只去一家乞讨,得到食物就吃,得不到食物就停止乞讨。但每天都要挨家挨户去不同的人家乞讨。其次,他们每天最多去七家乞讨。得到食物就吃,得不到就停止。他们每天还要挨家挨户去不同的人家乞讨食物。第三,乞讨的家数没有限制。有足够的食物,就去吃。但每天还是要挨家挨户到不同的人家去乞讨。说到这里,大家还有一个功课要做,那就是:佛陀自己轮番乞食时,是只去一家呢?还是多达七家?还是没有限制?好的 由于时间关系,下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