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是有分量的

上海适合乌龟放生,上海龙华古寺照诚大和尚荣获第八届上海市慈善之星

2024-03-22 20:55栏目:放生功德
TAG:

一、连云港青蛙去哪里放生

1、上海市领导同大家一一握手

2、大菩文化上海讯第八届上海市“慈善之星”评选结果于2月1日揭晓。上海龙华古寺照诚大和尚荣获第八届上海市“慈善之星”称号。

3、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会见了第八届上海市“慈善之星”集体和个人代表,代表上海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市政协,向获奖者表示祝贺。

4、市领导同大家一一握手,致以亲切问候。应勇

5、指出上海是一座追求卓越的城市,也是一座能给人温暖的友善之城,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处处彰显。多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上海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慈善救助领域不断拓展,受益人群不断扩大,公益活动方式不断创新,爱心奉献理念深入人心。“蓝天下的至爱”活动

6、,在寒冬汇聚爱心善举、传递温暖能量,是上海慈善事业发展的生动展现,已经成为彰显城市文明的品牌。新的一年,各级党委政府将一如既往大力支持慈善事业,衷心希望社会各界更加关爱慈善事业,让爱心不断丰富上海这座城市的精神内涵,让公益日益成为城市时尚。

7、上海龙华古寺举行春节开放消防演习

8、上海龙华古寺召开2018春节开放工作动员大会

9、上海洪福寺举行观音出家祈福普佛暨放生法会

10、上海洪福寺圣怀法师领众诵经

二、海口哪里可以放生鸟

1、大菩文化上海讯农历九月是观音菩萨信仰的三个重要节日(二月十九观音菩萨圣诞日,六月十九观音菩萨成道日,九月十九观音菩萨出家日)。

2、2015年10月31日,观音菩萨出家日。借助观音菩萨的加持,上海洪福寺举行观音祈福普佛暨放生法会。

3、当天,上海洪福寺圣怀法师带领当地善信们在大雄宝殿一起礼拜一遍,随后拜诵经书,以忏悔往昔所造的诸恶业,并回向法界众生,祈愿世界和平,众生安乐。

4、值此因缘殊胜之际,仰仗菩萨的慈悲,放生法会举行,以救脱众生得离苦。通过放生法会,倡导戒杀、放生,以长养我们的慈悲心。

5、法会结束之际,众法师与在家菩萨们法喜充满。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6、上海洪福寺举行荫远老和尚圆寂十周年纪念传供法会

7、地藏菩萨诞上海洪福寺举行为期三天地藏法会

8、历史将永远铭记2002年12月3日,这个令所有中国人为之自豪的日子,蒙特卡洛传来的佳音激荡了上海浦江两岸,中华大地因此而发生了继北京申奥成功后的又一次震撼。世界博览会,这个被誉为经济、文化、科技领域的“奥运会”的世界性盛会,将首开先河地在发展中国家主办。上海,作为中国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得到了这份荣誉;上海,抓住了这次机遇;上海,也因此承担起了一份重任。面对着这份荣誉,在机遇和重任面前,上海人沉着镇定,稳操胜劵,庄严地向世界宣布,上海有能力、有信心、有勇气把本届世博会办成世博史上最优秀、最成功的一次盛会,世界为之瞩目、全球正在期盼,上海人究竟怎样实现自己制定的目标?
公元2003年2月16日,在上海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时任上海市市长的陈良宇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着眼于培育上海城市精神,不断创新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和内容,全面塑造上海市民的新形象。的确,一个城市的发展潜力,关键在于市民素质的高低,而市民素质的高低主要在于精神状态,每一个上海人的精神状态汇聚而成的就是整个城市的精神风貌。市民是城市的基本细胞,城市精神的塑造需要从每一位市民做起,市民的文明素养是城市精神的基础和载体。通过各种方式,凝聚市民共识,使每一位市民都认识到城市精神的培育和塑造要从自己的文明行为的养成做起,从而自觉地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我做起、从细微处做起,形成浓厚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强大的社会压力。佛教徒作为上海城市构成的一分子,自然也应该自觉地加入到上海城市精神的塑造中来,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为上海城市精神的建立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是社会的要求,也是佛教基本精神的实践取向。

上海城市精神的基本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环境日益改善,社会发展正在从温饱型向比较富裕的小康型社会前进。在这个伟大的进程中,“上海城市精神”始终激励和鼓舞着全市人民开拓进取的信心和勇气。上个世纪90年代,上海开展了关于上海人形象的大讨论,对在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人的形象概括出了“文明礼貌、勤奋高效、胸怀大志、开拓创新”16个字;在世纪之交的2000年,全市再次开展了新上海人精神的大讨论,提出了上海人应具备的五种精神:“爱国敬业的责任意识、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海纳百川的宏伟气量、诚实守信的合作精神”;2001年,通过承办APEC会议,上海总结出了全市人民所表现出来的“顾全大局、通力协作、积极参与、争做主人,兢兢业业、不辞辛苦、认真负责、恪尽职守”四种精神。这次申博成功,上海又总结了五种“申博精神”,主要表现为:“胸怀祖国、不负使命”的信念;“万众一心、顽强拼搏”的作风;“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风格;“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品质;“自信从容、博采众长”的风范。所有这些,为推进上海这些年以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这些精神也是我们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的深厚底气和坚实基础。
城市精神,是城市文明丰富内涵中活的灵魂,是城市面貌、社会风气和市民素质的综合反映,是城市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生动展现,也是城市灵魂、城市品格和城市风貌的集中体现。上海的“城市精神”内容丰富,按照陈良宇同志的说法,应该体现为:海纳百川的开放胸怀,锐意进取的改革胆略,乐于奉献的全局意识,与时俱进的创新品格,文明礼貌的良好形象,一诺千金的诚信原则,兼容并蓄的先进文化,扶贫帮困的人文关怀,见义勇为的公民职责,昂扬向上的生活情操等内容。这些都是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内涵,是人们对上海城市精神形成的基本共识。

培植和构筑上海城市精神,是一项必须全民参与的系统工程,是要经过长期、艰苦努力方能实现的目标,就当前而言,创新、诚信、志愿、实践四大精神是构筑上海城市精神的基石。
首先,上海作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其快速高效发展必须靠创新精神来助推。从现在起到2010年世博会召开的短短数年间,上海人将步履坚定地从亚洲走向世界,从区域走向国际,从而在这难得的历史机遇中完成自己现代化、国际化的进程。要完成如此大的跨越,创新精神对于上海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创新既要基于务实和理智的工作作风,同时又要立足思维方式的变革。务实和理智的工作作风,是上海稳步前进、早日实现与世界接轨的前提;思维方式的变革,正在于打破陋习,打破成规,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新的组合,建立新的系统,从而使边际成本递减、边际效用递增。
其次,诚信精神是上海城市精神的内涵和外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海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我们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要以信誉为基础的,无普遍的信誉和保障信誉的机制,就不可能有完善的市场经济。上海在未来的发展中,单靠整合内部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必须与周边地区构成合作态势,与世界市场进行良好对接。因此,我们需要一个更为宽松更为诚信的投资环境,为上海的经济增长不断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诚信精神还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上海的城市魅力与其社会文明程度紧密相连。只有每一位商人都合法经商,童叟无欺;每一位市民胸怀道德、正义、良心,我们才会有良好的社会氛围,才会让每一位来上海的旧友新朋有宾至如归之感。诚信精神的建立和巩固,制度建设是根本。只有建立全社会的个人信用体系,通过立法保护合法的私有财产并对欺诈行为进行严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诚信缺失的问题。同时,诚信机制不仅需要契约、法律的规范,更需要文化力量的支撑,社会舆论工具的大力宣传和发动是确保社会诚信体系完善的保证。
第志愿者精神应该成为上海城市精神中的一个亮点,城市生活将在人们的奉献中变得更美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同国际接轨的步伐加快,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涉外活动日益频繁。大规模的整体筹办中,无数细节环环相扣,志愿者一个都少不了。志愿者通过自己的行动,让更多人明白,社会的发展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志愿者服务没有起点,志愿者奉献也没有终点。志愿者精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日常的生活中。“志愿者精神”就是要热心社会公益,坚持无私奉献;团结周围民众,帮助困难人群;唤起社会良知,担当社会责任。
第城市精神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更不是一个动听的口号,而是上海市民一种真真切切的素质和扎扎实实的行动。城市精神是人们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理所当然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在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表现出来的"申博精神",就是上海城市精神的一个集中反映。而面对非典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灾害,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无疑更在锤炼着上海城市精神。直面非典,全市涌现出一大批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和事迹,为上海城市精神注入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新内涵。创新理念,美妙蓝图,要靠实践去完成,而实践更加需要的是不畏艰难的勇气和承载挫折的信念。实践精神是城市精神中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佛教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

在全民动员培植和构筑上海城市精神的时候,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佛教,理应承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这是佛教的基本精神所决定的,是每一位佛教徒所无法推脱的义务。作为人类社会的成员,佛教徒也是社会大机体中的细胞。佛教、佛教徒、佛教团体机构作为因缘所生的有为法,其生存依赖于人类社会、依赖于人民大众所提供的各种物质和文化条件,理当回报社会,承担起社会成员所应该承担的各种社会责任。按照人间佛教的精神,佛教徒应尽的社会责任至少应包含下列两个层次的内容:
第应尽好普通人应尽的家庭、社会责任。这是每个佛教徒应该尽到的最起码责任。在家佛徒应努力学习、工作,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为社会贡献物质、精神财富。在家庭中敦伦尽分,孝养父母,教育子女,和睦家族,关心帮助亲朋邻居、同学同事,待人热情礼貌,为人坦诚谦和。总之,要在家庭和社会上做一个好人,做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一个俯仰无愧的人。一个佛弟子如果连社会上一般好人能尽的社会责任都尽不到,又遑论做人间的楷模和导师呢?
第佛教应尽到化导社会的责任。佛教,顾名思义是要以佛所觉悟的真理去教育化导世人积极向善向上,承担起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任。佛教的报答四恩、众善奉行、自净其心、恒顺众生、无相布施、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等教义,在今天仍然具有道德劝化的巨大功能,能指导人们合理生活,自觉控制行为,塑造完美人格,提高道德水平和精神境界。倡导大乘“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忘我精神和“六度四摄”的菩萨行为,足以培育出宽容仁爱、锐意进取、乐于奉献的高尚人格和勤劳勇敢、尽职尽责、坚韧不拔的优良品德。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开阔视野,以开放的心态、清醒的时代意识,把握时代的脉搏,以自己的不懈努力,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转化社会风气,支援国家建设,促进世界和平,是佛教对国家和社会的义不容辞的责任。

佛教与上海城市精神建设

佛教的精神要求我们树立奉献社会、改造社会的责任意识,而上海的城市精神建设也呼唤广大佛教徒参与到这场洪流之中来,因此,我们广大上海佛教徒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与所有上海市民一道,为培植和建设上海城市精神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根据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同志的要求,塑造上海城市精神“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步推进,塑造新时代上海城市精神。要进一步贯彻以德治国思想,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倡导爱国奉献、诚实守信、见义勇为、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大力弘扬艰苦创业、敢为人先、海纳百川、崇尚科学的精神风貌;加强舆论引导和法制教育,努力形成文明守法、平等互助、公平竞争、勤奋好学的良好社会风气”的基本要求,结合佛教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作出努力:
大力弘扬“爱国爱教”的优良传统,发掘传统佛教教义中符合现代社会需要的深刻内涵,发扬“与时俱进”的佛教品格,树立勇于创新的现代意识。
爱国爱教是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理所当然地要为当代佛教所继承和发扬。佛教自传入中国后,即注重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注重将佛教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注重与时代发展同步共进。在当前社会主义条件下,爱国爱教有其特定的内涵。爱国,就是要热爱社会主义祖国,要在政治上与党和政府、与人民站在一道。在具体的行动上,佛教界的一切活动必须以“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为宗旨,以“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为出发点,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在中国“入世”之后,社会各阶层人士普遍感到社会压力越来越大,工作节奏越来越快,因而社会风气越来越复杂,精神类疾病也正呈现逐步上升的势头。这种现象很值得社会广泛关注和重视。佛教重在改变世道人心,促进人类凭借自身的力量解决思想、生活中碰到的各种问题,因此在当前形势下,佛教应该发扬与时俱进的传统,从教理的创新入手,努力挖掘佛教经典中适应时代需要的理论内涵,以浅显易懂、深入浅出的时代语言表达出来,开办多种形式的培训班、讲座、讲经活动,积极探索教化人心的新途径、新方法,让佛教真正起到社会风气净化剂和精神障碍疏导器的作用,将自己融入社会,把自己的命运与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从而推动社会文明前进的步伐。
强化广大佛教徒的社会道德意识,培植诚实守信的精神风貌。
诚实守信,是佛教徒修学生活的基本原则,也是判别一个佛教徒是徒有表象还是表里如一的尺度。佛教的基本戒律——五戒明确规定:妄语是严格禁止的。我们要教育广大佛教信徒并通过他们广为宣传诚实守信的优良传统,无论平时的做人还是经商活动,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在做人方面,树立“正念”,遵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厉行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类的事情,不做表面文章、不打空头支票,诚实做人、谦虚做事;在经商方面,积极以“正命”为原则,不利于社会的事不做、损人利己的事不干,不欺行霸市、不愚弄消费者,以信誉、真诚打动顾客,靠正当的竞争赢得利润。树立对社会负责、对他人负责的精神,以自己的行为带动整个社会诚信风气的普及。
大力弘扬慈悲济世、乐于奉献的大乘菩萨精神,关心帮助社会弱势族群。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各地区的发展极不平衡,上海虽然是全国经济比较领先的城市,但是随着社会改革力度的不断加大,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明显,社会弱势人群队伍在不断扩大。尽管国家的社会保障机制正在不断完善,但是毕竟人口众多,国家的经济条件一时还无法提供完善的保障措施,因此很大程度上还得依靠社会的资助来实现“扶贫济困”的目标。佛教历来倡导慈悲济世的大乘菩萨精神,“拔除众生痛苦,给予众生欢乐”是佛教立世的根本宗旨,因此,生活在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中的佛教,在参与城市精神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积极投身于慈善福利事业之中,大力兴办尊老爱老事业,以养老院、敬老院、慈济院等形式,帮助社会解决日益严重的“老龄化”问题;积极参与希望工程建设,对伤残贫困儿童进行必要的资助,以使他们接受到应有的文化教育和社会关怀;尽力资助贫困家庭的生活,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精神上鼓励和引导他们树立信心,增强改变自身境遇的勇气,从而走出困境,走向成功。佛教界除了将自身有限的富余资金投入到社会慈善事业外,还要积极利用自身特殊的社会影响力,为极大地改善社会弱势人群的境遇而筹措资金,从而集全社会之力,共同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让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从而增强群体的凝聚力,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和长治久安。
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佛教界应本着“同住一个地球,共享一片蓝天”的精神,积极参与社会环保事业,为环保人才的培养、为环保工程的宣传、为环保事业的筹资、为环保工作的进行而努力;应本着“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宗旨,积极参与上海的各项建设事业,为建立“人间净土”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应本着“众生病故我病”的大乘菩萨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积极关爱社会、关注人生,服务人类。一切有关国计民生,对社会大众的经济利益和幸福生活有所裨益的事业,佛教徒都应该积极去做,这才是普济群生的实际行动。
发挥佛教化世导俗的特有功能,以出世精神作入世事业,以积极姿态投身于社会实践。
关注人间生活,践行人间佛教,是佛教发展和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两千五百余年发展历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禅宗六祖慧能大师倡导的“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思想,以及太虚大师提出的“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理论,为人间佛教清楚地写下了注脚。在上海全民动员,积极培植城市精神的运动中,广大佛教徒更要高举人间佛教的伟大旗帜,积极参与社会各项事务,以“入世”的精神完成“出世”的事业。世间一切法皆是佛法,世间一切事悉为佛事。广大佛教徒应该时刻以敏锐的目光关注社会各阶层发生的变化,认真分析产生这些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及时调整自己的弘化方向和方法,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真正实践佛陀提出的“随宜制教,因教立方”的教化原则,找准佛教与社会生活的切入点,充分发挥佛教化世导俗的社会功能,极大地提高弘扬佛法的社会效果,让佛法深入生活、深入社会,以积极姿态投身于社会实践,为上海城市精神的建设而不遗余力。
佛教界应该尽己所能,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和身体力行措施的推行,带动全社会共建健康有序的文明世界。
在建设上海城市精神的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倡导健康向上的文明行为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佛教的缘起理论及戒杀实践对当今的生态及环境保护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佛教徒可以通过大力弘扬佛教中一切有益于环境保护的思想,诸如:从缘起缘生的角度提醒人们在开发环境、发展经济的同时,尽可能充分考虑到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从慈悲济世、戒杀护生的角度,宣扬生态平衡的重大意义;从少欲知足的角度,劝导人们爱惜生灵、保护环境。不仅如此,佛教界还应主动地倡导一些健康向上的文明行为以扭转社会的不良习俗,诸如:栽花种草,植树造林;文明进香,鲜花供佛;勤俭节约,乐善好施;戒杀放生,推广素食;净化心灵,美化环境等。通过上述一系列宣传教育和身体力行措施的推行,佛教界可以身体力行、以身作则,树立上海国际大都市的良好形象,从而带动全社会共建健康有序的文明世界。

城市精神融于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是一项系统工程。同时,塑造城市精神又是一项长期任务,要随着城市的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思想观念的变化而不断培育,逐步升华;塑造城市精神,必须将群众的实践与一个崇高的目标结合起来,催生出一种奉献精神和庄严使命感。佛教,在达成这一目标方面应该积极努力,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自己的行为示范社会,以自己切合时代的理论化导社会,以期从根本上带动上海城市精神的发扬光大。愿上海城市精神深入每一位上海市民的心间,化为全体上海市民的自觉行动。

9、大菩文化上海讯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上海市委、市政府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示精神,以及上海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上海市宗教活动场所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的通知要求,根据浦东新区区委统战部、区民宗办统一部署,在做好宗教领域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南山古寺定于2020年8月5日起正式恢复正常开放。

10、在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南山古寺坚决服从党和政府统一部署,严格落实“双暂停一延迟”措施,认真执行各项防疫措施,积极发起慈善捐赠,为打赢抗击疫情总体战做出应有贡献。以下为《上海南山古寺关于预防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安全敬香礼佛指南》:

上海适合乌龟放生,上海龙华古寺照诚大和尚荣获第八届上海市慈善之星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