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放生有什么好,妙莲法师:往生有分第一集妙莲老和尚过堂开示(一九八

一、南京放生鱼苗批发市场

1、妙莲法师:往生有分第一集妙莲老和尚过堂开示(一九八九年九月)

2、(一九八九年九月十二日午斋)

九月九放生有什么好,妙莲法师:往生有分第一集妙莲老和尚过堂开示(一九八

3、今天上午有位中兴大学研究所的研究生来问我许多问题,就是在座的游居士。目前台湾各大学都有佛学社团的成立,大多数有善根的学生对佛学很有兴趣研究;有些不但求知,还能依佛法来行。所以每逢寒暑假,都有各种活动;像佛学讲座啦、斋戒学会、佛七等,其中不单是大学生会参加,还有教师,甚至儿童等,可说从高等知识分子,乃至到儿童都有。

4、儿童不解佛学道理,可是他能依着佛法修行,究竟他们得的利益大呢?还是光研究佛学的那些大学教授、博士得的利益大?以下我对这个问题分别比较一下。

5、修行要解行并进福慧二严不可缺一

6、各处寒暑假的佛学讲座,研究佛法的道理,那是「佛学」;儿童由父母陪他到寺院打佛观音念「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这就是「学佛」。

7、佛学、学佛,这两种到底都需要--要目足并重、双管齐下呢?还是只要单独一样?如研究佛学就不必再学佛,或学佛就不必再研究,这都不合乎中道。

8、依正常道理来说,应该要有解有行。你不解,怎么知道如何行?所以先要有解而后有行。但人的根性不同,有的人只研究佛理,若叫他实行--念佛、拜佛、参禅,他就做不到。为什么做不到?他的善根福德缺少。

9、单研究佛学,虽有慧根,但没有行;虽有智慧,但事实上得不到真实的利益,那慧是干枯之慧。好象一个人,学问是有,天文、地理、人事他都明白,可是他的一生孤苦又生活潦倒;或虽有家庭,但儿女、太太也都要跟着受苦。为什么?他没有福,所以生活很苦。

10、反过来说,有的人虽是有福,生活经济很富裕,过得安乐、自在,但是却没有智慧。一个人有福没有智慧,对事理就不能透澈明了。由此可知,单有福或单有慧都不好,有福有慧事理才能通达,所以应该要修福修慧。

二、放生鱼的大小福报一样吗

1、要有福有慧,那么就要研究佛学,还要依着佛法来行持,这就能「福慧二严」。二者要并行、均匀、平等,不可一大一小。就像车的两轮要一样大,若一大一小,那车子怎能开?勉强开只有打转,不能直行向前进啊!

2、没有解佛学的道理,就像一个瞎子没有眼,虽有二条腿而不能行动,一走路没人引导,就会堕入沟坑。反过来说,虽有一对好眼而没有两条腿,又如何返家?所以一定要解行并进,目足双运,前程才能看得明白,行得稳妥。

3、有福有慧,二者均匀,当然很好,但世间之事有很多不是那样理想。假使这二者不能相提并进,如有慧没有福,就像有些教授及大学生,只是研究佛学,连最基本的三皈五戒都不受持,一句佛号都不念,甚至人格都成问题,那就不如小学生、阿公阿婆、愚夫愚妇那样,能受人指教,老实念佛;虽然什么道理也不懂,就只会念「南无阿弥陀佛」,那这个就得真实受用,比那教授、博士还好。

4、如果这些博士、教授能知佛法,又能依佛法修行,解行并进,研究一分佛学,就行一分,这就是福慧二圆,那当然是好上加好啦!

5、为什么佛陀又有「两足尊」之称呢?这有什么功德?大家一定要明白。告诉大家!佛陀具有福慧两种圆满,所以称「福慧两足尊」,「足」者,圆满也。每尊佛一定要在菩萨因地中,把福、慧都修得圆满,不圆满不能成佛。

6、这个福慧要在那里修?还是在利益众生身上,舍了众生,佛陀还是无法修福修慧。千万众生愚痴没智慧,就开他的智慧,讲道理给他听,这是修慧因;无量众生苦恼无福,就施舍解他的苦,令他乐,这就是修福的因。所谓「世尊」,佛陀有什么值得被世人尊敬?他的福慧两种圆满了;他的福慧二严不是为了给自己享受,是为一切众生而成就的,因此为一切世间所尊重。

7、佛陀为什么想修福慧呢?就是有「大悲心」,有「慈爱心」--予众生乐、拔众生苦。那么要凭什么才能拔苦、予乐呢?就是要有福有慧,方能普济众生。

8、如果没有慧怎么去化度愚痴的人?佛法讲愚痴,不是世俗人讲的那种愚痴;不会吃饭、穿衣服,甚至将大便当饭;那是疯子,颠倒了。佛法讲的愚痴,是因果事理不明白;只知一不知知事不知理的人。这种人不是不会吃饭,其实他也会吃、也会享受、也会巧辩,不过他辩的不是真理,他是非理而辩--强辩,或者得了一分理,就抹煞了一切,这都是叫愚痴。

9、愚痴之人处处执着,执着小的是苦,执着大的也是苦;执着恶的固然是苦,执着善的也是苦。世间人在做功德时,是不是善呢?善当然是好,但善中还有善,大善中还有无限量的善,这就要有智慧才能明白,千万不要只执着小善而忘记了大善、无限量的善。奈何可怜众生只执世间一点小善,而不修出世间大善。要知一起执着就会产生障碍,犹开船而不拔锚就不能到彼岸;我们不将执着放舍又怎能遍证法界真空呢?

10、一个没有智慧的人,你同他讲,那就如同世间的「隔行如隔山」;各人观点不同,他执着他的井蛙之见,而不能明白智者洞澈高远的见地,既然不能接受,那就永远做个苦恼的众生!